close


可愛麻質小碎花餐墊NTD1500,很有Country Spice的美國復古風,
購於信義誠品2F-阿爾卑斯花園。




這天在捷運上,迎面坐了對母子,
小孩子看起來約小學一、二年級,正值愛問"為什麼"的年紀;
一上電車,
小孩子就哇啦哇啦亂鬼叫一通,
礙於車廂上還有其它乘客,媽媽當然立刻制止他,小孩子便問說,為什麼不可以叫?
媽媽說,「因為車上還有其它人哪,不可以吵到別人唷。」
小孩子聽得似懂非懂,膚衍的應了一句「喔。」

過沒多久,
小孩子在捷運車廂裡坐著坐著,坐到失去了耐性,
又開始大聲問東問西:「媽媽,為什麼車上人這麼多?一直進來、一直進來?」
媽媽說,「因為大家也有別的地方要去阿。」
接著,小孩子又不耐的問:「那窗戶上貼的那個是什麼?為什麼一根煙上面要畫一條紅紅的?」
媽媽又絲毫不加思索的立刻回答:「那是"禁煙標幟"呀,要告訴人不可以在車子裡面抽煙喔...」

一路上,我安靜地聽著這對看似溫馨的母子對話,
心裡卻擔憂著,
如果是我的孩子,我應該這樣不停滿足孩子所發問的問題嗎?
問問題是很棒的事,可是父母皆有問必答的話,
試問,這和茶來張手、飯來張口的道理有何不同?

如果孩子連求取知識,都是如此得來容易?行嗎?
零用錢不能"要"就有,上學校、工作不能"要"就有,那為什麼知識卻可以?


這讓我想到,曾經在和嘉仁書局的紙袋背面,讀到過的一篇文章:

二對母子正在公園玩耍,一對是西方人、一對是華人,
西方人的孩子(姑且就這麼稱呼吧)想把沙子裝到寶特瓶裡,
另一個華人孩子也是,但是倆個人怎麼樣,就是沒辦法用鏟子把鏟到的沙子,裝到口徑窄小的瓶子裡;
此時華人母親開口了:「孩子啊,我教你唷~你看,旁邊不是有漏斗嗎?用這個就倒得進去囉!」
說著,還一邊示範給孩子看;華人的孩子看懂了、學會了,但也一下子就玩膩了;
另一邊,西方母親靜默著不告訴孩子方法,反倒問他:「你覺得怎麼樣才可以把沙子,裝到瓶子裡呢?」
西方孩子想了很久,也試了很多方法都失敗,
但西方母親依舊在一旁笑笑的看著他,且不時給予鼓勵;
過了好久,西方孩子終於看到了漏斗,然後將漏斗插進瓶口,一點一滴,沙子流進瓶子裡,
西方孩子就順利靠著"自己的力量",把沙子裝到瓶子裡了!
「好棒喔!你又己自學會了一件事!」西方母子一起開心歡呼著....


步出捷運站後,我開始想,
如果我是剛才車廂上的母親,我會怎麼做呢?

我想,我不會剝奪孩子"解決問題"的權利,
當他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時,
我也會回應他一個又一個的反問:「那,你覺得為什麼香煙的圖案上面,要有一條紅色的線呢...」
一來一往,讓他靠自己的力量,解開這個疑惑。

我還不是母親,可能無法體會媽媽帶孩子過程中的箇中辛酸,
但就因為我還不是,
所以 還能在一旁客觀的、冷靜的看透徹。
希望將來當我為人母的時候,我仍舊能不忘今日的初衷才是啊: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麗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